Welcome to 北京市私立汇佳(IB)学校!

汇佳首页--新闻中心--汇佳大讲堂

李晓刚|“坦培拉巨匠”与汇佳学生感受艺术创作中工匠精神的魅力

欧洲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

大艺术家们都偏爱一种叫”坦培拉”的绘画技艺,

留下一幅幅不休作品,惊艳至今。

2018年,北京,

“中国坦培拉泰斗”李晓刚先生,

和一群热爱艺术的孩子,

带观众“穿越”文艺复兴,寻求坦培拉艺术的原味。


穿越”文艺复兴   话画“坦培拉”


作为“中国坦培拉第一人”,李晓刚先生对坦培拉艺术有着独特的钟情和热爱。

这种发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技法,因其复杂而朴质的绘画工艺,让坦培拉作品更能抵抗岁月侵蚀,保留原初之美,宛如昨日。


达芬奇的坦培拉作品

今年,李晓刚先生将坦培拉工作室搬进了汇佳学校,希望更好地培养那些热爱艺术、钟情于朴素的古典技法的学生,此外,他还希望可以让更多人走进这项古老的绘画技法,感受艺术创作中工匠精神的魅力。

10月30日,李晓刚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艺术与实践——体验文艺复兴式的绘画”的分享会。向观众普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坦培拉艺术,并现场带领学生进行坦培拉创作体验。


作为一名曾远赴意大利学习坦培拉的艺术家,李晓刚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坦培拉艺术有着独特的体味,不仅因为他曾深入坦培拉腹地进

前来了解坦培拉艺术的,有小学生,中学生,艺术老师,家长……无论你是哪个年龄的受众,都能被一个个坦培拉作品背后的故事所吸引。在李晓刚先生的解读中,观众会发现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哪怕这些作品早已名声在外,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历经诸多毁坏的坦培拉作品——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在作品解读的同时,李晓刚先生的助理和艺术老师在台上为体验坦培拉艺术的学生们进行现场创作指导。


准备碳酸钙画板,调制蛋液,加入水和醋汁,混合画粉,加入蛋液……光是准备工作就显得颇为复杂。每样比例都有着既定的要求。严格的程序背后是有趣的自然规律在悄悄发挥着作用。


李晓刚说,以前达芬奇、乔托他们都是这样画的。当然,李晓刚先生也是这样画的。

他还分享了一个他在意大利求学坦培拉时的趣事:

某天清晨,李晓刚计划去桥边画一幅风景画。临行前,所有材料准备就绪,却唯独缺少一颗鸡蛋。一大早,很多商铺还没开门,在寻觅无果后,李晓刚走进了一家咖啡馆,跟老板说明意图后,老板好心地给了他一颗鸡蛋。拿到鸡蛋后的李晓刚开心地来到了创作地,可要打开鸡蛋时,却发现这是一颗煮熟的鸡蛋。没有生鸡蛋,颜料准备就无法进行,但李晓刚转念一想,自己因此又收获了一顿美味的早餐。于是,干脆坐在河边吃着鸡蛋,看着风景和来往行人……

曾经的艺术大师都是这样走来的。尽管不像现在有随时可以获取油画、水粉颜料的便利条件,但一件件传世的作品却没辜负这繁复的创作手法。

这些坦培拉作品,哪怕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当人们拭去表面的浮尘后,会惊喜地发现,这些画作的光泽亦然饱满生动,蓝宝石粉调和了鸡蛋液画出的蓝,依旧如地中海一样,鲜亮动人。


这要归功于鸡蛋液的神奇特性,坦培拉作品并不会像油画作品那样容易因氧化而变暗发黑。

这一成分的使用,不知是前人多少次尝试后的惊喜发现。

除了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李晓刚先生还分享了近现代坦培拉大师的画作。如如维亚尔,马蒂斯,米罗,保罗克利,巴尔蒂斯,阿尼戈尼,怀斯。


怀斯的坦培拉作品

最后,李晓刚先生和观众们一起分享了学生们的坦培拉创作。在切身体验后,观众们对坦培拉有了新的理解:

原来我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画,真的是非常神奇的创作方法,我很想更多地了解坦培拉。”

坦培拉艺术是一种非常古典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艺术材料本身的神奇。”

坦培拉作品有一种柔和、朦胧的质感,让作品富有有情感和故事性。”

 

随着汇佳新校区“未来空间”的启用,李晓刚艺术工作室还将迎接更多热爱艺术的学生,碰撞出更多艺术的灵感和火花,让我们一起期待!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怀路157号

校办总机:400-886-1993 传真:69746522

报名咨询热线:400-889-1993

公共邮箱:info@huijiaedu.org